2025-08-01 09:49:44 by admin 29
導讀:本次推文介紹的研究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和CITE-seq分析,深入探討了人類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中的細胞類型異質性及其與臨床事件的關聯。研究發現,斑塊中的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表現出顯著的表型變化,揭示了平滑肌細胞向泡沫細胞轉化的過程,以及巨噬細胞的增殖和轉化。這些細胞類型的變化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斑塊不穩定性密切相關,尤其是在高危患者中。研究還發現,CD90可能在平滑肌細胞的表型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成為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新靶點。這些發現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ATVBAHA.123.320524)。簡要翻譯如下:
在巨噬細胞中,發現了:
我們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觀察到,CD90在晚期粥樣硬化病變的壞死核心區域顯著表達(圖4A)。
此外,CITE-seq數據顯示,有癥狀患者斑塊中的CD90表達水平顯著高于無癥狀患者(圖4B)。
流式細胞術進一步驗證了從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細胞懸液中可分選出一類 CD45?CD31?CD90?的特異性細胞群體(圖4C)。
我們進一步在小鼠模型中驗證CD90?SMC來源細胞的存在:
小鼠分別接受0、8、16與26周的高脂飲食處理(圖4D),并在各時間點收集主動脈,使用119抗體的CITE-seq panel進行分析。我們觀察到CD90.2主要富集于表型轉化SMCs和類成纖維細胞樣SMCs中(圖4E),這與人類CITE-seq分析結果一致。
更重要的是,隨著動脈粥樣硬化進展,SMC來源的CD90.2?細胞逐漸增加(圖4F)。
此外,我們在接受16周高脂飲食的小鼠中進行流式細胞術進一步驗證,首先篩除CD45?白細胞(排除免疫細胞影響),再在CD45?群體中篩選CD90?細胞,發現其中約20%的CD90?細胞來源于SMC(圖4G–H)。
結論:本研究構建的粥樣硬化中細胞群體的多組學圖譜揭示了人類頸動脈粥樣硬化中細胞的多樣性、表型、分化方式及其臨床相關性。這些發現有助于將心血管疾病的易感基因位點映射到特定細胞類型上,并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分子及細胞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