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久综合久久综合国产_7777偷窥盗摄视频_久久国产九九_国产网站免费看 - 人人艹人人爱

PARISK 研究 | 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簡介


微信圖片_20250801093326.jpg導讀:PARISK研究旨在探索頸動脈斑塊特征對缺血性中風復發風險的預測價值,進而精準篩查高危患者,優化中風二級預防策略。現有決策主要基于狹窄程度,而PARISK研究假設,通過MRI、MDCTA、超聲及TCD評估斑塊特征,可識別狹窄小于70%但風險較高的患者。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隊列設計,納入300名近期發病患者,進行影像學及生物標志物分析,并隨訪兩年。主要終點為同側復發性缺血性事件或MRI新發缺血性病變。

前期我們曾介紹過一些基于PARISK隊列的研究成果:


今天,我們對隊列詳情簡要翻譯如下:



背景:缺血性中風是歐洲第二大常見死因,每年導致近110萬人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腦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其病理生理學機制可歸因于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斑塊引起的腦栓塞或頸動脈管腔狹窄導致的低灌注。目前,對于腦血管事件的患者是否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的決定主要基于管腔狹窄程度。CEA對同側頸動脈狹窄程度為70%-99%的有癥狀患者具有顯著的益處。然而,對于同側狹窄程度在30%-69%的有癥狀患者,手術的益處則較為有限。
多項研究表明,易損斑塊特征與腦栓塞相關。易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特征包括富含脂質核心壞死(LRNC)、薄或破裂的纖維帽(FC)、炎癥細胞的存在、潰瘍以及斑塊內出血(IPH)。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磁共振成像(MRI)評估的IPH、LRNC以及薄或破裂的FC與腦血管事件相關?;诙嗯臗T(MDCT)的研究發現,潰瘍、大的鈣化和LRNC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中風的癥狀性患者中更為常見。然而,目前尚未開展MDCT的前瞻性研究。多項前瞻性研究探討了超聲(US)檢查對復發性缺血性中風的預測價值,但結果存在矛盾。通過經顱多普勒(TCD)檢測到的微栓子可以預測短期同側缺血性中風。然而,這些研究均為單一模態研究或樣本量較小。
因此,PARISK研究假設在頸動脈狹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中,單獨或聯合使用MRI、MDCT血管造影(MDCTA)、US和TCD評估斑塊易損性標志物,可以提高缺血性中風復發風險的預測效果。

研究方法:斑塊風險研究(Plaque at Risk,PARISK)是荷蘭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為近期(<3個月)因頸動脈區域缺血出現神經癥狀且同側頸動脈狹窄程度小于70%且未計劃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支架植入術的患者。在基線時,300名患者將接受頸動脈的MRI、MDCTA和US檢查。此外,還將進行腦部MRI、大腦中動脈的TCD以及血液采集。兩年后,將對150名患者重復進行頸動脈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都將接受隨訪腦部MRI,并在研究結束前定期進行臨床隨訪(流程圖如下)。
圖片
主要終點是同側復發性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或隨訪腦部MRI上出現的新發同側缺血性腦病變。臨床事件由神經科醫生驗證。

統計分析:將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計算斑塊參數與終點事件關聯的風險。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斑塊參數:

  1. 同側頸動脈斑塊MRI評估的IPH存在;
  2. MDCTA評估的同側頸動脈斑塊潰瘍;
  3. MRI評估的同側頸動脈斑塊的體積;
  4. MDCTA評估鈣化相對于同側頸動脈斑塊體積的比例;

首先對數據進行單變量分析,隨后調整年齡、性別和主要心血管危險因素,最后調整其他斑塊參數。此外,還將探討微栓子數量、超聲灰度值、血管壁運動、MRI斑塊成分體積、MRI纖維帽狀態、MDCTA斑塊體積與終點之間的關聯。

結論:PARISK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研究人群為 1)近期(<3個月)因頸動脈區域缺血出現神經癥狀;2)且同側頸動脈狹窄程度小于70%;3)且未計劃進行CEA或支架植入術的癥狀性患者。該研究的主要目標是確定MRI、MDCTA、US或TCD或其組合是否能夠幫助提高對中風高風險患者的識別。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