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久综合久久综合国产_7777偷窥盗摄视频_久久国产九九_国产网站免费看 - 人人艹人人爱

為什么我們依然需要IPH定量指標?


微信圖片_20250801093129.png01/IPH簡介

頸動脈斑塊內出血(IPH)是易損斑塊的一個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不論是否有癥狀或頸動脈狹窄程度如何,IPH的存在與斑塊快速進展和未來缺血性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

作為與卒中風險最密切相關的影像學標志,IPH成為眾多研究的焦點,旨在更好地了解其基礎病理生理機制,并尋找最能預測臨床事件的IPH指標。一些橫斷面臨床研究提出,IPH的信號強度比(SIR)和體積可能是預測未來同側缺血性事件的潛在指標。


02/IPH SIR和體積的研究

Nies等人評估了IPH SIR和體積是否與新發或復發性同側腦血管事件的風險相關(詳細解讀見:PARISK 研究 | 頸動脈IPH與同側腦血管事件的關系)。研究中的患者在基線時接受了腦部和頸動脈磁共振成像(MRI)以表征其斑塊特征,隨后在3個月和每年進行隨訪,最長5年,以記錄復發性同側腦血管事件。其中69名患者在2年后再次接受腦部MRI以發現新的無癥狀缺血事件。

基線數據顯示:

  • 53%的患者曾發生腦卒中,36%患有短暫性腦缺血(TIA),11%出現一過性黑矇。

  • 中位狹窄程度為23%(四分位范圍IQR:5–36%),中位IPH SIR為2.6(IQR:2–4.5),中位IPH體積為115微升(IQR:29–238)。


隨訪數據顯示:

  • 在中位5.1年(IQR:3.1–5.6年)的隨訪期間,24.1%的患者經歷了22次復發性同側缺血事件(包括9次卒中、11次TIA和2次黑矇)。在2年后的MRI檢查中,12名患者(17.4%)檢測到新的同側腦梗死。

  • IPH SIR和體積與復發性同側臨床缺血事件或MRI隨訪中檢測到的無癥狀梗死無顯著關聯。這一結果在調整了年齡、性別、狹窄程度、斑塊特征及基線事件等因素后,或排除黑矇患者后,依然一致。

研究結論指出,僅識別IPH的存在即可滿足風險分層需求,測量IPH SIR和體積并未提供額外的預測價值

03/為什么我們依然需要IPH定量指標?

現已明確,IPH可導致斑塊負荷迅速進展,且與斑塊表面破裂和血管外膜炎癥相關,這些因素可能加重狹窄或促進血栓形成。然而,IPH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明確,近期研究提出,斑塊鈣化、血壓和新發IPH之間可能存在潛在關聯。在研究影響IPH進展或逆轉的因素時,IPH的定量指標將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Nies等人的研究結果可能影響臨床實踐,但其臨床意義僅限于患有同側、輕度狹窄(<50%)IPH的癥狀性患者。尚不清楚在中重度狹窄患者和無癥狀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IPH SIR和體積是否能夠預測事件風險。或者在雙側IPH患者中,哪側風險更高。此外,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未在復發事件后進行重復的頸動脈血管壁成像,這可以揭示IPH SIR和體積的增加是發生在斑塊破裂之前還是之后如果是在斑塊破裂后增加,這可能用來解釋Nies研究結果與此前研究(顯示更大IPH體積或更高SIR與癥狀性斑塊相關)之間的差異。


04/總結

盡管IPH定量指標可能不適用于識別復發缺血事件高風險患者,但在以下方面仍然必要:1)闡明IPH的病理生理機制;2)確定癥狀性斑塊在復發性頸動脈斑塊破裂事件時或之后是否表現為IPH SIR和體積的增加;3)評估無癥狀患者,尤其是雙側IPH患者的事件風險。這些研究將為個體化治療和預防策略提供重要依據。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