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09:06:49 by admin 39
導讀:本次推文介紹的研究是一項跨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潰瘍的發生與斑塊成分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斑塊潰瘍的存在和發展與較大的斑塊體積以及高含量的液化壞死心肌和斑塊內出血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輕度至中度狹窄的癥狀性頸動脈患者中,斑塊的成分(如LRNC和IPH)被發現是預測斑塊潰瘍的重要因子,這對于理解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缺血事件的機制至關重要。研究結果為臨床預防斑塊破裂和復發性中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簡要翻譯如下:
結果:基線時,27%(49/180)的斑塊存在潰瘍。血管壁體積(OR = 12.1 95% CI 3.5–42.0)、LRNC體積(OR = 1.7 95% CI 1.3–2.2)、較IPH體積(OR = 1.7 95% CI 1.3–2.2)和薄或破裂的纖維帽(OR = 3.4 95% CI 1.7–6.7)與基線時斑塊潰瘍的存在正向關聯。
在8%的患者(6/73)中,出現了新的潰瘍。隨訪時出現新潰瘍的斑塊,其基線時具有更大的血管壁體積(1.04 cm3 [IQR,0.97–1.16 cm3] vs 0.86 cm3 [IQR,0.73–1.00 cm3];P = .029)、更大的LRNC體積(23% [IQR,13–31%] vs 2% [IQR,0–14%];P = .002)和更大的IPH體積(14% [IQR,8–24%] vs 0% [IQR,0–5%];P < .001)。
結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大小、IPH和LRNC的存在,均與基線和隨訪時的斑塊潰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