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4:16:20 by admin 33
導讀:本次推文介紹的研究探討了從兒童期到中年期的心血管健康(CVH)軌跡及其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關聯(lián)。通過分析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研究識別了不同的CVH發(fā)展模式,并評估了這些模式如何影響中年期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結果表明,兒童期到中年期的CVH軌跡顯著影響cIMT,揭示了早期CVH狀態(tài)對動脈硬化風險的長期影響。這些發(fā)現(xiàn)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的見解。原文簡要翻譯如下:
背景:2010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定義了理想的心血管健康(CVH)并設定了目標--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將CVH改善20%,并將心血管疾病(CVD)的死亡率降低20%。在美國,不到5%的成年人擁有理想的CVH。根據(jù)連續(xù)的橫斷面研究,理想 CVH 的占比在年齡越小時越高。青少年期間的單次CVH與高血壓、代謝綜合征、高血脂的發(fā)生率以及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負擔增加有關。超聲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是冠心?。–HD)風險的非侵入性測量方法,已經(jīng)被證明比僅使用主要風險因素更準確地識別高CVD風險個體。
方法:該研究使用了來自美國和芬蘭的5個前瞻性心血管隊列研究的數(shù)據(jù):
美國Bogalusa心臟研究( Bogalusa Heart Study)
芬蘭的青年心血管風險研究(Young Finns Study)
美國的青年人冠狀動脈風險發(fā)展研究(CARDIA)
美國的Project HeartBeat! (Project HeartBeat! )
芬蘭的特別Turku冠狀動脈風險因素干預項目(STRIP)
時間跨度從1973年到2015年,共9388名8至55歲的參與者至少進行了3次檢查,且符合本研究的條件。統(tǒng)計分析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之間進行。
結果:在9388名參與者中(5146名女性;6228名白人;基線平均年齡為17.5±7.5歲),識別出5個不同的軌跡組:高-晚期下降組(1518名,16%)、高-中期下降組(2403名,26%)、高-早期下降組(3066名,32%)、中-晚期下降組(1475名,16%)和中-早期下降組(926名,10%)。
高-晚期下降組的cIMT顯著低于其他軌跡組(高-晚期下降:0.64 mm [95% CI 0.63-0.65 mm] vs 中-早期下降:0.72 mm [95% CI 0.69-0.75 mm],調整了人口統(tǒng)計學和基線吸煙、飲食和體力活動;P < .01)。即使在調整了基線或近端CVH評分后,中-早期下降組的高cIMT幾率也較高(比值比,2.4;95% CI 1.3-4.5)。
結論:在本研究中,CVH從童年到成年期有所下降。提升和維持從早期生活開始的理想CVH可能減少以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