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0:36:00 by admin 27
背景:急性缺血性腦梗死(ACI)是最常見的卒中類型,約占腦卒中的69.6–70.8%。15-30%的ACI由頸動脈易損斑塊引起。大脂質核、斑塊內出血(IPH)、表面潰瘍(潰瘍)等是重要的斑塊易損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分辨率MRI分析的頸動脈易損斑塊特征和臨床危險因素與ACI的關聯,為決策提供更多的臨床信息。
方法: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45例經MRI診斷為單發頸動脈易損斑塊的患者,根據是否有同側ACI分為兩組,對比兩組之間的臨床危險因素,易損斑塊體積,以及LRNC、IPH和潰瘍等高風險特征發生頻率。
結果:45例患者包括30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齡范圍從37歲到90歲,平均年齡為70.13±10.33歲。其中23例有同側ACI,22例是無同側ACI。
與無ACI組相比,ACI組更較多患高血壓,較少患冠心病(均P<0.05),斑塊體積顯著較大(P<0.05)。
易損頸動脈斑塊表型分布為13例LRNC、8例LRNC+IPH、5例LRNC+潰瘍和19例LRNC+IPH+潰瘍;LRNC+IPH+潰瘍在ACI組中明顯更常見(P<0.05)。
結論:初步認為,在易損斑塊患者中,高血壓,斑塊體積,與LRNC+IPH+潰瘍的組合是同側ACI的主要危險因素,可用于臨床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