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9:08:56 by admin 65
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刊登了一項中國研究,調查了1990年至2019年我國的卒中疾病負擔及其危險因素。
基于GBD 2019的方法學,研究按性別、年齡、年份、卒中亞型(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估算了1990-2019年我國卒中的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
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1)00228-0/fulltext
卒中發病率
2019年,我國394萬(95% UI 343萬-458萬)新發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有287萬例,腦出血85萬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2萬例(表1)。
1990年到2019年,卒中及其亞型的粗發病率增加,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增幅最大(226.5%),其次是蛛網膜下腔出血(35.6%)和腦出血(17.6%)。
2019年,卒中的發病率為276.7/10萬。針對年齡的分析中,1990年到2019年,60歲以下和80歲以上年齡組的卒中發病率在下降。此外,不同的卒中亞型,按年齡分層的發病率趨勢不同。
表1. 2019年我國卒中的發病率情況
1990年到2019年,卒中的年齡標化發病率下降了9.3%。在不同的卒中亞型中,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年齡標化發病率有所下降,但缺血性卒中的年齡標化發病率有所上升。
卒中死亡率
2019年,有219萬人死于卒中。1990年到2019年,卒中總的死亡人數增加了59.0%,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的死亡人數也增加了(分別增加171.1%和37.4%),但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死亡數下降了58.7%(表2)。
2019年,卒中的粗死亡率為153.9/10萬,1990年到2019年增加了32.3%。1990年到2019年,年齡標化死亡率下降了39.8%,從1990年的211.4/10萬下降到2019年的127.2/10萬。年齡標化死亡率下降最多的是蛛網膜下腔出血(-84.1%),其次是腦出血(-48.1%)。此外,在2019年的所有卒中亞型中,男性的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女性。
表2. 2019年我國卒中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情況
卒中患病率
2019年,我國共有2880萬例卒中,比1990年增加147.5%。針對不同卒中亞型,從1990年到2019年,患病率增加最多的是缺血性卒中(195.2%),其次是蛛網膜下腔出血(54.8%)和腦出血(43.0%)。
2019年,卒中的患病率為2022.0/10萬。1990年至2019年,60歲以下年齡組的卒中患病率有所下降,但60歲以上的患病率上升。
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增加了13.2%。缺血性卒中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增加了33.5%,但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年齡標化患病率下降了31.9%,腦出血下降了21.9%。
卒中的可歸因危險因素
卒中的DALYs增加了36.7%,從1990年的3360萬增加到2019年的4590萬(圖1)。
圖1. 1990-2019年我國卒中DALYs和年齡標化率趨勢
2019年按卒中所有危險因素計算得到的可歸因DALYs為4055萬(表3)。2019年男性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收縮壓、環境顆粒物污染、吸煙和高鈉飲食。2019年女性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收縮壓、環境顆粒物污染、高BMI和高鈉飲食。
研究顯示各卒中亞型的主要危險因素差異不大。除了共同危險因素外(高收縮壓、環境顆粒物污染、吸煙和高鈉飲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與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最強,高BMI與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相關性最強。
表3. 2019年按卒中危險因素計算的可歸因DALYs
各地區的卒中負擔差異
1990年至2019年,黑龍江(160.4%)和遼寧(145.3%)的卒中粗發病率增長幅度最大。1990年至2019年,大多數省份的年齡標化發病率有所下降,其中福建(-38.6%)、江西(-30.0%)和山西(-25.2%)的下降幅度最大。
1990年到2019年,大多數省份的卒中患病人數、患病率和年齡標化率都有所增加。2019年,黑龍江(2049.5/10萬)和遼寧(2020.8/10萬)的年齡標化患病率最高。
圖2. 2019年我國各地區的卒中負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