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13:09:37 by admin 59
研究1:橫斷面研究,日本人群
目的: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UA)與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存在爭議。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在70、80和90歲的社區老年人群中,評估血清UA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基于超聲檢查)關系。
方法:本橫斷面研究納入538名男性和577名女性,以血清UA為自變量,以動脈粥樣硬化的傳統危險因素為協變量,分別以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最大值(max-CIMT)和內-中膜厚度均值(mean-IMT)為因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結果:在女性群體中,血清UA與 Max-CIMT (β = 0.081, 95% CI = (0.026, 0.136);P = 0.004)和mean-IMT (β =0.015, 95% CI = 0.003, 0.029;P = 0.016)顯著關聯。在每個年齡組的亞組分析中,僅在70歲左右的女性中發現,血清UA與均值mean-IMT顯著關聯(β = 0.031, 95% CI = 0.008, 0.053;P = 0.008)。
結論:本研究揭示了在70歲左右女性群體中,血清UA升高可能是IMT增厚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2:橫斷面研究,瑞典人群
背景: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關,然而,這種關聯是否獨立于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是否依賴于性別,尚不清楚。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基于人群隊列(50-64歲人群)在不同性別群體中,探索血清尿酸(Serum Urate, SU)濃度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
方法:瑞典心肺生物成像研究(SCAPIS),有3萬名參與者,年齡在50-64歲之間,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測。本橫斷面研究是SCAPIS的一部分,主要納入其中的試點隊列(N = 1040,48.8%為男性),排除了自述既往有CVD病史(N = 68)或痛風病史(N = 3)的受試者;基于計算機斷層掃描采用Agatston方法評估冠狀動脈鈣化評分(coronary arterycalcification score, CAC),基于超聲定量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和頸動脈斑塊;通過多變量logistic回歸評估SU四分位數與CAC、CIMT和頸動脈斑塊之間的關系。
結果:無論是在男性還是女性群體中,BMI、hs-CRP和高血壓患病率在不同SU四分位數組間的分布差異具有數據顯著性。在校正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年齡,教育水平,吸煙史,運動水平,BMI、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hs-CRP和eGFR)后,男性中較高的SU (>308μmol/L)四分位數與較高的CAC得分有關,但女性中沒有觀察到此類關系;此外,SU與CIMT或頸動脈斑塊沒有顯著性關聯。
結論:在男性群體中,較高水平的SU與CAC有關,但在女性群體中未觀察此種關聯中不相關。此外,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未觀察到SU與CIMT或頸動脈斑塊的關聯。這意味著SU的生物效應在男性和女性中存在差異,或者,SU對不同部位的血管或在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影響。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