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0:12:19 by admin 66
頸動脈斑塊是引起腦卒中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高危斑塊的評價指標逐漸由單一的狹窄率,擴展到斑塊成分。即使斑塊沒有造成管腔狹窄,斑塊易損成分(如大脂質核,斑塊內出血等)的存在也會極大增加其卒中風險,因此需要綜合評估狹窄率和斑塊成分。
2021年,荷蘭的一組研究人員基于大型多中心隊列數據,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頸動脈狹窄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頸動脈狹窄≥50%的人群約占18.7%,按照這個比例推算,重度狹窄(狹窄率≥70%)的人群占比應該更小,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卒中患者,其頸動脈并沒有顯著狹窄。從狹窄的患病率,到風險因素,再到其對卒中結局的影響,該研究都提供了最新證據,很有參考價值,內容簡要整理如下:
背景:研究表明,在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中,約15%-20%具有頸動脈狹窄(CAS,狹窄率≥50%)。但這些研究多是基于2000年左右的人群,自2000年至今,一些已知的頸動脈疾病危險因素的管理得到了很大改善,如高血壓和吸煙;此外,他汀類藥物(降脂)迄今也被廣泛使用。隨著頸動脈疾病危險因素數量的減少,我們假設CAS的患病率已降低。
準確估計CAS最新的患病率情況,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可受益于當前CAS治療方案的患者規模,另一方面,也可用于評估近年來新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案和生活方式變化的影響。
目的:在當前急性缺血性中風人群中,估計頸內動脈狹窄的患病率、影響因素及其與患者生存結局的關系
方法:研究人員使用的數據來自于卒中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研究(PASS)隊列, PASS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調查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對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預后的影響,該試驗在2010年至2014年之間進行,結果于2015年發布。
本研究基于該隊列,納入發生前循環缺血腦卒中的患者,患者發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基于CTA,MRA或超聲,確定其是否有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定義為狹窄率CAS≥50%(NASCET標準)。狹窄率由專門的影像醫生評估,基于mRS評分評估患者預后狀況(卒中發生90天后,評分越高,預后越不好)。患者的基本信息,頸動脈狹窄情況和預后信息都是通過患者的醫療記錄獲取。
數據分析:首先,分兩組(狹窄率<50% / 狹窄率≥50%)描述患者的基線特征,利用卡方檢驗,Mann-Whitney U test 和Kruskal-Wallis tests檢驗組間差異;其次進行單變量回歸,探索不同因素與頸動脈狹窄率的關系;再者;將單變量回歸中具有數據顯著性的變量納入多變量回歸模型,通過后退法篩選變量優化模型,確定影響頸動脈狹窄率的風險因素;最后,利用有序回歸,分析頸動脈狹窄率對患者mRS評分的影響。
結果:共納入1480例急性腦中風患者,其中 277名有頸動脈狹窄(18.7%; 95%CI:17.7-19.7);年齡,高血壓,吸煙和男性是與頸動脈狹窄相關。與狹窄率<50%的患者相比,頸動脈狹窄≥50%患者的mRS評分有顯著變化,且mRS評分較高(OR:1.66,95%CI:1.30-2.10)。
討論:當前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為18.7%,高于我們的預期。性別,吸煙和高血壓是頸動脈狹窄的重要影響因素。卒中發生90天后,頸動脈狹窄患者的mRs評分明顯更高。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