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0:10:29 by admin 66
Poorthuis等人根據參加人口篩查的596469個個體(原文解讀見:怎么預測中重度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精心設計實驗流程,開發了一個新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風險評分系統(Prevalenceof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PACAS),該評分可用于預測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CAS)的患病率,并確定卒中高風險個體。此評分系統,有望成為一個有力的工具,在選擇高危個體進行靶向篩查方面意義重大。
大約有10%-15%的卒中患者先前并無癥狀,其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ACAS)也未做處理。一篇文獻綜述提出,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對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個體來講,其卒中風險有所降低,最近的估計值低于1.5%。盡管相關指南不建議在一般人群中進行無癥狀動脈狹窄篩查,但是指南也提示,對具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危成年人群進行選擇性篩查是必要的。醫療圈內對是否進行篩查存在分歧,有些人主張進行選擇性篩查,而另一些人則反對:支持篩查的人認為,藥物治療(有時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相結合)總比沒有治療要好;持反對觀點的人,認為不必要的干預措施會增加中風風險。
如何選擇高危個體進行靶向篩查是一個挑戰。初級保健醫生一般根據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存在對患者進行風險分層。然而,研究表明,大多數心肌梗塞和中風患者,其危險因素評分常被錯誤分類。此外,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人通常已經接受藥物治療,PACAS風險評分結果如何在此基礎上提示增加其他的中風預防措施?這個問題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進一步調查。
如文章中所述,對ACAS個體進行醫療干預有望影響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增加篩查的獲益。中風發病率很高,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因此,即使是中風發病率的小幅下降,也將為個體患者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價值。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