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09:17:02 by admin 69
1.牙齒脫落與頸動脈粥樣硬化負擔獨立相關,并可預測卒中患者較差的預后功能。
材料和方法:此觀察性研究納入418例缺血性腦卒中和一過性腦卒中發作患者,基于頭頸CTA測量牙齒脫落情況和頸動脈粥樣硬化負擔(carotid atherosclerotic burden,CAB),并根據狹窄情況將頸動脈粥樣硬化負擔分為五個級別。基于改良蘭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評估患者出院時的功能結局, 從病歷記錄獲取有關人口社會學和其他相關協變量的信息。通過泊松回歸估計牙齒脫落與CAB和腦缺血亞型之間的關聯。通過Cox回歸評估牙齒脫落與mRS之間的關聯。
結果:多變量分析顯示,嚴重的牙齒脫落(> 23顆缺失的牙齒)與CAB≥50%(PR = 2.86,95%CI = 1.19–6.89)和mRS評分(> 2)(HR = 1.97,95%CI = 1.10–3.75)獨立相關。
2.攝入較高的蔬菜硝酸鹽,與較低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有關,且缺血性腦血管病事件風險降低
方法:在基線處(1998)評估蔬菜硝酸鹽攝入量、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2001年基于B超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CA-IMT)。從西澳大利亞數據連接系統獲得超過14.5年的(共隨訪15032人-年)的腦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事件。
結果:較高的蔬菜硝酸鹽攝入量與較低的CCA-IMT最大值(β=?0.015,P=0.002)較低的CCA-IMT均值 (β=?0.012,P=0.006)相關。這種關系在調整生活方式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后依然存在且具有數據顯著性(P≤0.01)。共186位(15%)女性經歷了缺血性腦血管病事件,每天增加29 mg的蔬菜硝酸鹽的攝入量,14.5年內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事件的風險就降低17%(P=0.02)。
3.睡眠時間短和睡眠質量差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增加相關。
方法:256名40-60歲的圍絕經期婦女完成了連續3天的腕動描記、潮熱監測、問卷調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柏林),抽血,頸動脈超聲檢查(內膜中膜厚度,斑塊)。基于回歸模型(協變量:年齡,種族,教育程度,體重指數,血液)研究睡眠與內中膜厚度(或斑塊有無)的關系。
結果:較短的睡眠時間與較高的頸動脈斑塊發生率相關(睡眠時間每短1小時,斑塊評分≥2 vs.無斑塊,比值比OR [95% CI] = 1.58 [1.11-2.27], p = .01)。睡眠質量差與內中膜厚度均值[β(SE) = 0.004 (0.002), p = .03],內中膜厚度最大值 [β(SE) = 0.009 (0.003), p = .005]和斑塊[評分≥2vs.無斑塊, OR (95% CI) = 1.23 (1.09-1.40), p = .001]相關。調整其他協變量因素后,結果持續存在。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