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4:46:47 by admin 69
編者按:從科學研究到臨床應用,MRI-PlaqueView持續為全球學者提供先進的斑塊分析技術并取得了豐碩成果,近日,吉大中日聯誼醫院發表一篇文章,MRI-PlaqueView提供技術支持,本文簡要總結該實驗過程,供讀者學習參考。
背景:頸動脈斑塊的性質(穩定/易損)在中風的發生中起關鍵作用。
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之間,在吉大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內科招募72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49名男性&23名女性),年齡在45至82歲之間。根據患者是否遭受急性腦缺血癥狀,將患者分為癥狀組(A組)和無癥狀組(B組),再通過頸動脈超聲評估狹窄程度,分為輕度狹窄(狹窄<50%;A1和B1組),中度狹窄(狹窄50-69%; A2和B2組)和嚴重狹窄(狹窄≥70%;A3和B3組),每組有12位患者,共計72例患者。所有患者進行HR-MRI檢查,用MRI-PlaqueView對磁共振圖像進行后處理,分析斑塊成分,并根據斑塊AHA分型,確定斑塊性質(富含大脂質核的type IV-V和 type VI被認為是易損斑塊)。
數據分析:運用卡方檢驗不同組之間的數據差異,P <0.05則被認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結果:癥狀組易損斑塊患者比例高于無癥狀組(P <0.05),此外,狹窄程度越高,易損斑塊比例越高。與頸動脈超聲相比,HR-MRI能夠識別量化斑塊的不同成分,進而評估斑塊的性質(穩定還是易損)。
結論:頸動脈超聲簡單易行,在臨床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于評估頸動脈斑塊,但是,由于空間、時間和分辨率的限制,超聲在評估頸動脈斑塊的準確性降低。本研究表明頸動脈HR-MRI能夠識別和量化斑塊的不同成分,有助于對卒中高危人群進行風險分層管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