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4:17:19 by admin 90
背景:
吸煙與心血管疾病(CVD)的發展密切相關。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在CVD發生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早期預防、識別與處理動脈粥樣硬化,是當前CVD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重要主題。因此,應充分闡明吸煙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揭示吸煙引起CVD的潛在機制。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是CVD的預測因子,其與吸煙之間的關聯已有相關研究證實。除了內中膜厚度,頸動脈斑塊的性質(例如斑塊易損性或不穩定性)與將來的CVD風險也密切相關,詳細研究吸煙與斑塊性質之間的關系可能會進一步闡明病理機制。然而,迄今為止,關于吸煙與頸動脈斑塊性質之間關系的研究很少。
這項研究目的是闡釋清楚,吸煙與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群:
這項研究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14年8月和2018年5月在日本東京大學醫院進行體檢的人群,分析吸煙史與斑塊性質的相關關系。納入標準:年齡18歲+,均可以參加;排除缺少cIMT數據的參與者(n = 2)或曾有冠狀動脈疾病史的患者(n = 32)。最后本研究納入1,209名參與者,并根據吸煙情況將其分為兩組。
相關定義:
使用B超測量IMT,頸動脈斑塊定義為IMT≥1.1mm。
吸煙狀態根據參與者自述,定義為從不,過去/當前吸煙。
高血壓定義為血壓≥140/90 mmHg或者使用降血壓藥物。
糖尿病(DM)被定義為空腹血糖水平≥126mg / dL或使用胰島素或口服抗糖尿病藥物。高膽固醇血癥定義為血清總膽固醇> 240 mg / dL或使用降血脂藥。
數據分析:
分類變量以數字(百分比)表示,連續變量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卡方檢驗用于分類變量, t檢驗用于比較連續變量。單因素分析用于評估協變量與高風險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聯。我們對吸煙狀況,年齡,男性,BMI,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糖尿病進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確定高風險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決定因素。p <0.05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所用統計分析在IBM SPSS進行。
結果:
在1,209位參與者中有450名參與者(占37.2%)是吸煙者(包括過去和現在的吸煙者)。頸動脈高風險動脈粥樣硬化(超聲圖像低回聲,潰瘍)在吸煙者中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從未吸煙者(30.4%,對23.6%,p =0.009)。吸煙與高風險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獨立相關(OR:1.384,95%CI 1.019-1.880;p = 0.038)。在≥60歲的參與者亞組中,吸煙者的cIMT值明顯高于從未吸煙者。
結論:
吸煙不僅與高危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而且與老年人群中cIMT(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增加有關。在一般人群中,吸煙與cIMT升高無關,因此, 高危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可能在cIMT增厚之前,這為吸煙引起心血管病事件的病理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