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4:02:12 by admin 75
鑒于我們會經常翻譯解讀國內外關于易損斑塊診斷和腦卒中防治的最新文獻,本文介紹了幾種常用實驗設計,了解一些基本實驗設計方法可幫助我們迅速客觀地了解文章思路,評價文獻質量。如有疑問,歡迎留言探討。
臨床實踐講究循證,為什么這么治?簡單的邏輯就是:前輩們都這么治,別人都這么治,既往和現有的案例都顯示治療效果不錯。
但是醫學總是要發展的,需要更優化的新技術,新實踐;而且人體精密的器官系統,總會有各種疑難雜癥,所以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創新”,當然,由于臨床實踐“人命關天”的特殊性,這里的“創新”并不是“給人體注射消毒水”式的天馬行空,而是謹小慎微地檢索文獻分析問題,科學地設計實驗解決問題,漫長地實踐應用積累證據,進而得出新知。
在我們試圖發問,試圖解決問題,試圖創新的時候,就開始了一個科研過程,但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研究者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基本的實驗設計方式:
案例研究(case study, case series),可以是對一個人或一組人的人口學因因素,病史,診斷治療過程,以及預后的系統性描述,簡單易操作,可理解為半個隊列研究(沒有對照組),多用于臨床特殊病人出現的特殊現象。本公眾號之前翻譯解讀過一篇案例研究文章:前沿 | 一名外科醫生對AS發病機制的看法, 可參考理解。
橫截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顧名思義,就是對某個時間點人群狀態的研究,在同一時間測得暴露因素(exposure)和疾病事件(outcome),比如吸煙人數百分比,腦卒中患病率, 可粗淺快速地獲得一個疾病與各種風險因素相關關系的印象(注意是相關關系,不是因果關系,橫截面研究不能得出因果結論),多用于疾病高危因素的初步探索或疾病負擔的研究。 我們經常在論文或者新聞里看到的這個疾病分布圖,就是一個典型的橫截面研究結果的可視化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亞洲地區腦卒中患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得出“因為是亞洲人,所以得腦卒中”的結論。
來源:IHME, GBD results tool
病例對照研究(outcome->exposure)和隊列研究(exposure->outcome)兩者思路方向相反,探索的是不同時間點的exposure和outcome的關系;橫截面研究探索的是同一時間點的exposure和outcome的關系。
隨機對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這個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各大藥廠的臨床試驗一般都是RCT,簡單來就是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在雙盲(受試者和一線研究者都不知道受試者的所屬組別)情況下,探索干預措施的效果。
總之不同的臨床問題,需要不同的實驗設計,一般來講,想知道一個地區的疾病負擔,可用橫截面研究;想知道某個疾病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是哪些,可用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想知道某個干預措施的效果如何,可用RCT。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