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久综合久久综合国产_7777偷窥盗摄视频_久久国产九九_国产网站免费看 - 人人艹人人爱

血清胰島素水平與易損斑塊成分有關


微信圖片_20250704135924.png2020年初,荷蘭的一組研究團隊在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948年建刊,影響因子5分左右)發表文章,探索胰島素水平與斑塊成分之間的關系,本文在結尾附上了對整個實驗設計的簡單解讀,望讀者加以思考,勤以利用,為自己的研究思路添磚加瓦。




背景:眾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糖尿病(血清胰島素水平異常,葡萄糖代謝紊亂),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早期血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促進斑塊形成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此外,斑塊的破裂傾向主要與斑塊成分(如大脂質核,斑塊內出血等)有關,血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與斑塊成分之間的關系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目的:橫截面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空腹血清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之間的關系
 
干預措施:納入1740名參與者(平均年齡72.9歲,女性46%,糖尿病患者14.4%),基線處,通過血液抽樣獲取血清胰島素、葡萄糖水平,血液測量和頸動脈MRI掃描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為7.9年。在2007-2012年,根據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內膜中膜厚度≥2.5mm)選擇參與者進行MRI檢查(1.5T, GE, 表面線圈),評估斑塊成分:

  • IPH:3D-T1w-GRE上高信號區域;

  • 脂質核:PDw-FSE或PDw-EPI和T2w-EPI圖像上低信號區域;或者與PDw-EPI圖像相比,T2w-EPI圖像上信號強度相對下降的區域;

  • 鈣化:所有序列上均存在的一個低信號區域。


數據分析:血清胰島素、葡萄糖水平根據三分位數記錄為分類變量(低/中/高), 斑塊成分根據存在與否記錄為二分類變量(是/否)。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血清胰島素、葡萄糖水平與不同斑塊成分的相關性,同時調整潛在的混雜因素。
 
結果:血清胰島素水平與斑塊內出血正相關(adjusted OR:1.42,95%CI:1.12-1.7),與鈣化或脂質核心無關。尚未發現血清葡萄糖水平和任何斑塊成分之間的相關關系。
圖片

該數據分析方法值得商榷,一般來講,只需調整混雜因素或者暴露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調整了不該調整的因素,會創造偏倚,進而得出錯誤結論,具體調整哪些因素需要建立在對真實世界的的了解基礎之上。此外,本實驗中OR 非常接近于1,對最終結論的解讀要十分謹慎。


結論:血清胰島素水平與頸動脈斑塊易損成分的存在有關,特別是斑塊內出血。這表明空腹血清胰島素能夠傳達有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的信息,最終可能會在臨床實踐中用于患者的風險分層。
 
研究優缺點分析:樣本量大是本實驗的優點,但是橫截面的研究設計導致我們不能做因果推導;對象年紀偏大,可能存在選擇性偏倚(很多人可能已經去世,缺失了他們的數據);此外,血胰島素水的測量與斑塊成分的分析不在同一時間段,間隔超過2年,得出的相關關系可靠性降低;數據分析階段,將連續變量分層為分類變量分析,降低數據有效性;斑塊易損性僅僅靠斑塊成分存在與否評估,不全面,還應考慮斑塊成分的含量(MRI-PlaqueView可定性定量分析斑塊成分)。

可改進方向:

  • 實驗對象可從40歲以上人群納入,減少選擇性偏倚;

  • 可做前瞻性隊列研究,探索血胰島素/葡萄糖水平與斑塊成分含量變化的關系,增加因果推斷的證據等級;

  • 可做病例對照研究(成本低),廣泛探索影響斑塊性質(穩定/易損)的風險因素;

  • 你覺得還有那些可以改進?歡迎留言探討!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