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12:59:48 by admin 96
科研需要對時間有耐心,2019年,MRI-PlaqueView參與的科研項目開始集中發力,碩果頻出,詳情見美國,意大利,瑞典,韓國爭相發文,國內同行必將后來居上!近日,來自美國的一組團隊又在Circulation發文,探索斑塊炎癥與斑塊成分之間的關系,其中MRI-PlaqueView用于分析斑塊成分。本文翻譯摘要如下,以饗讀者:
題目:評估頸動脈斑塊成分的糖代謝水平:基于PET-MRI的結構功能評估
背景:易損斑塊是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這些易損斑塊具有獨特的結構和代謝特征。MRI可以識別富脂質和出血斑塊,而PET可以根據代謝活性增強來識別發炎斑塊,如高18F-FDG攝取。非侵入性手段檢測的代謝活動與斑塊結構之間的關系可以增強對易損斑塊的鑒定。
假設:使用PET-MRI,研究假設與僅含纖維的斑塊相比,富脂質和出血斑塊會顯示出新陳代謝活動增加,而具有鈣化的頸動脈斑塊,新陳代謝活動降低。
方法:15名志愿者(2名女性,年齡69±7歲)具有至少中等的ASCVD危險評分,在放射性核素注射后2小時進行了18F-FDG PET-MRI(3T)頸動脈成像,獲得12片(2毫米厚)的圖像(T1,T2和3D TOF MRI圖像)。使用軟件(MRI-Plaqueview)分析斑塊成分,并在每個切片中測量平均和最大18F-FDG活性(靶標與背景SUV之比,TBR)。
結果:脂質核斑塊與纖維斑塊的最大或平均TBR沒有顯著差異(TBR最大中位數/ IQR:1.7 / 0.5 vs. 1.57 / 0.2,TBR平均值:1.43 / 0.46 vs. 1.31 / 0.16 )和鈣化斑塊與纖維斑塊之間沒有差異(TBR最大值1.58 / 0.3對比1.57 / 0.2,TBR平均值1.34 / 0.26對比1.29 / 0.13)。脂質斑塊和鈣化斑塊之間的TBR沒有差異。在具有脂質成分的切片中,脂質的量(%面積)與平均或最大TBR呈負相關(每個R = -0.5,p = 0.02)。
結論:與假設相反,富脂質核斑塊,鈣化斑塊和纖維斑塊中18F-FDG的攝取沒有差異,令人驚訝的是,脂質核成分的量與18F-FDG的攝取呈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斑塊中的結構-代謝功能關系比以前假設的要復雜。這些觀察的生物學基礎對非侵入性斑塊的鑒定具有潛在的意義,需要進一步研究。
原文摘要截圖如下: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