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5:21:40 by admin 37
導讀:本次推文研究了依洛尤單抗(Evolocumab)對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頸動脈斑塊成分的影響,特別關注其對富脂質壞死核心(LRNC)體積的作用。通過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納入了接受標準降脂治療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仍高于1.8 mmol/L的患者。試驗結果表明,Evolocumab顯著降低了LDL-C水平,但在減少LRNC體積和改善易損斑塊方面的效果與安慰劑組相比差異不顯著。這表明,盡管Evolocumab在降低膽固醇方面有效,但對無癥狀性頸動脈斑塊的具體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原文簡要翻譯如下:
背景: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第三大殘疾原因。大約35%的中風是由頸外動脈的血栓栓塞引起的。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與中風發生率較高有關,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中風協會建議對內頸動脈狹窄超過70%的無癥狀患者考慮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在狹窄程度為50%至70%的無癥狀患者中,推薦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抗高血壓藥物和他汀類藥物治療,并根據整體心血管疾病(CVD)風險來調整的治療強度。然而,盡管進行了最佳藥物治療,但進行性狹窄的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發生血管事件,四分之一的患者發生同側中風。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估計,約4.2%的人群具有50-70%的狹窄。
結果:COVID-19大流行期間招募中斷,本研究隨機分配了33名患者(其中36%為女性),低于預定目標的52人。患者平均年齡為68.7歲(標準差SD,8.5),基線LDL-C為2.4mmol/L(SD,0.7)。在3個月時,Evolocumab治療使LDL-C降低至0.8mmol/L(SD,0.5),而安慰劑組為2.2mmol/L(SD,0.7),組間絕對差異顯著(-1.3 mmol/L,95% CI -1.7 to -0.9,P<0.001)。
Evolocumab治療在12個月時的LRNC變化為-16mm3(SD,0.54),而安慰劑組為-4mm3(SD,44)。安慰劑調整后的LRNC變化為-17mm3(95% CI -45 to 12,P=0.25),組間差異不顯著。在12個月時,頸動脈斑塊LRNC的百分比也有數值減少(-2.4%),但未達到統計學意義(95% CI -5.7 to 0.9,P=0.16)。
結論:在這項研究中,將Evolocumab添加到患者最大耐受的降脂治療中,以進一步降低LDL-C,但未能在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中顯著改變易損斑塊特征(如脂質壞死核)。由于COVID-19疫情導致的招募不足,研究樣本量不足,統計效力不足,可能影響了結果的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