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4:07:33 by admin 37
背景:血脂異常在兒童中十分常見,并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VD)的危險因素。對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non-HDL-C提供了一個更簡單、更準確的脂質相關的動脈粥樣硬化性CVD風險的測量方式。之前的研究表明,兒童期的non-HDL-C升高與成年期頸動脈IMT(動脈粥樣硬化的亞臨床標志)相關。同時,成年后解決兒童期non-HDL-C異常的頸動脈IMT增厚的風險與從未有過non-HDL-C異常的兒童相似。然而,兒童期的non-HDL-C水平是否在獨立于成年期的non-HDL-C之外貢獻于長期的實際CVD事件風險,尚未被研究過。但從預防的角度來看這一點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旨在確定兒童期的non-HDL-C異常是否會獨立于成年期的non-HDL-C水平增加CVD風險,以及在成年后血脂恢復正常是否能逆轉兒童時期的不良影響。
方法:研究使用來自美國和芬蘭的6個前瞻性隊列兒童(基線時的平均年齡為10.7歲)的參與者數據。招募工作在1970年至1996年期間進行,最后一次隨訪是在2019年。兒童(3-19歲)和成年(20-40歲)的non-HDL-C水平被標準化為年齡和性別的特異性z分數。
對于兒童期,高non-HDL-C和血脂異常的臨界值分別為120 mg/dL(3.10 mmol/L)和145 mg/dL(3.75 mmol/L)。在成年期,相應的臨界值分別為150 mg/dL(3.88 mmol/L)和190 mg/dL(4.91 mmol/L)。
基于此臨界值將受試者分為4組:持續性血脂異常(兒童期和成年期的血脂異常)、發生性血脂異常(兒童期血脂正常,成年期血脂異常)、緩解(兒童期血脂異常,成年期血脂正常)和持續處于推薦水平(兒童期和成年期均血脂正常)。
非致命性CVD事件包括首次發生心肌梗死、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外周動脈疾病、頸動脈介入治療、腹主動脈瘤和冠狀動脈重建術。
采用泊松回歸方法計算CVD事件發生組間95%CI的發生率差異。
與兒童期和成年期non-HDL-C持續正常組相比,non-HDL-C發生性異常和持續異常組的CVD事件風險增加(HR=2.17 ,95% CI 1.00-4.69 和HR=5.17,95% CI 2.80-9.56)。在兒童期non-HDL-C血脂異常但成年期non-HDL-C水平在指南推薦范圍內的個體沒有顯著增加的風險(HR=1.13,95% CI 0.50-2.56)。
結論:從兒童到成年期non-HDL-C血脂持續異常的個體發生CVD事件的風險增加,童年血脂異常在成年期緩解的個體與從未發生血脂異常的個體風險相似。這些發現表明,預防和降低兒童non-HDL-C水平的干預措施可能有助于預防早發性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