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2:51:18 by admin 40
2022年8月,陜西省人民醫院的一項研究發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AJNR),這項研究最令人振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與慢性頸動脈閉塞再通成功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病變長度、血管鈣化情況等。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治療中,醫生可以更精準地選擇合適的治療策略,從而提高治療成功機會。該研究磁共振圖像分析由MRI-PlaqueView完成,文章簡介如下:
背景:慢性頸動脈閉塞(CICAO)再通可以恢復對缺血腦組織的血液供應,降低死亡率和殘疾率,改善神經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成功再通的概率在23%至93%之間,主要取決于閉塞持續時間、閉塞長度、血栓或斑塊的組成以及側支循環等因素。
我們假設利用高分辨MRI對癥狀性CICAO進行準確評估,可能有助于選擇治療策略,提高介入治療的成功率,減少圍手術期并發癥。本回顧性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成功再通的癥狀性CICAO患者的高分辨MRI特征。
材料與方法:我們回顧性分析了在陜西省人民醫院于2014年10月至2021年12月間進行氣囊擴張加支架植入的癥狀性CICAO患者,將其分為成功再通組和失敗再通組。比較兩組之間的臨床和高分辨率MR成像特征,其中磁共振圖像的定性定量分析由MRI-PlaqueView完成。使用單變量和多變量回歸分析來確定與成功再通相關的特征。
結果:共納入了114名患者,其中成功再通組76人。高分辨率MR成像特征與失敗再通相關的獨立因素包括更長的病變長度(OR,0.41;95% CI,0.36-0.55;P = 0.009),近端閉塞更大的鈣化體積(OR,0.56;95% CI,0.37-0.68;P = 0.002),以及眼段或以上的遠端ICA血流逆行(OR,0.14;95% CI,0.08-0.48;P = 0.001)。巖部或以下的遠端ICA血流逆行(OR,4.07;95% CI,1.65-8.38;P = 0.001)以及遠端閉塞腔內面積(OR,1.13;95% CI,1.04-1.61;P = 0.002)是成功再通的因素。
結論:在癥狀性慢性頸動脈閉塞中,病變長度和鈣化體積(近端閉塞)、遠端ICA血流逆行部位,以及管腔面積(遠端閉塞)似乎是成功再通的預測因子。高分辨率MR成像可以評估慢性ICA閉塞,并有助于臨床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