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0:57:28 by admin 83
觀點1.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篩查為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提供契機
中風是導致全球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 約有15%的首次卒中是由先前未發(fā)現(xiàn)/未治療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ACS)所致。盡管如此,國際準則仍不建議篩查ACS。不建議進行篩查的理由包括:(a)與篩查相關的危害(b)與手術相關的臨床益處存疑(c)缺乏證據(jù)證明可降低中風風險(d)大量假陽性/假陰性測試,以及(e)此類篩查計劃的成本效益。ACS患者的死亡風險很高,ACS的檢測不應被視為手術的指征,而應被視為實施最佳藥物治療(BMT)和生活方式改變的機會。對高危人群進行ACS篩查可以及時識別出ACS患者,實施BMT和生活方式措施以防止未來的中風和心臟事件。
無癥狀的頸動脈狹窄(ACAS)可能會導致腦灌注不足,腦灌注不足會對運動和認知的多個方面產生不利影響。有研究顯示:ACAS與行動不便和認知能力下降相關,并伴有跌倒風險增加,這些損害隨著狹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具體過程:研究者對八十名居住在社區(qū)的成年人進行了運動能力評估和認知測驗,并根據(jù)超聲檢查結果將參與者分為無狹窄(<50%直徑縮小)(n = 54),中度狹窄(50%-69%)(n = 17)和高度狹窄(70%-99%)( n = 9)組。對數(shù)據(jù)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其狹窄程度與活動能力降低有關;與沒有狹窄的成年人相比,患有中度和高度狹窄的成年人跌倒的可能性更高(相對風險為2.86;P = 0.01)。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