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10:55:52 by admin
83
2019年7月,為減少污染,變廢為寶,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不按規定投放垃圾者,將面臨嚴重懲罰。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就在民眾紛紛吐槽垃圾分類太復雜,分不清楚時,“垃圾智能查詢系統”出現了,輸入垃圾描述,就知道是什么垃圾,垃圾就會到它該到的地方,散發余光余熱,物盡其用。
作為一個醫學小編,看到垃圾分類這一“文明行為”被越來越多人踐行,造福千秋萬代時,想到的是:斑塊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斑塊對應不同的高危程度,也需要不同的治療,希望斑塊分型也能盡快被大眾熟知,發現有斑塊,能下意識問自己一句”我這是什么斑塊?”
易損斑塊的不同類型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血管是柔軟而內壁光滑的,從而保證了血液在血管中能順暢的流動,輸送氧氣與養分到機體的各個部分,且血液中的成分不會附著在我們的血管壁上。

圖片來源: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官網
但是當我們成年之后,由于年齡增大,吸煙,飲酒,不運動,高血脂等原因,導致血管內皮受損,有一些血液中的垃圾成分,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會沉積在血管壁當中,在血管壁局部形成一塊一塊的斑塊,這就是血管斑塊。

血管斑塊的形成是有位置選擇的,最喜歡在血管拐彎或分叉的地方形成。我們的頸總動脈在脖子中段附近會經一個較大的分叉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因此是體內最易形成斑塊的地方之一。
易損斑塊是引起腦卒中的主要原因,斑塊的性質(穩定還是易損)主要取決于斑塊成分(薄/破裂的纖維帽、大脂質核、斑塊內出血等是已經明確的斑塊易損性特征),美國心臟病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根據斑塊成分將斑塊分為Ⅰ~Ⅷ型,沿用至今。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醫生不可能把每個患者的斑塊都取出來,做病理檢查看看什么成分,然后再進行后續處理,因此,需要借助影像學手段,間接來看成分,對斑塊分型。研究發現,基于磁共振對人頸動脈斑塊在體成像,定性定量分析斑塊成分,與斑塊病理學標本比對高度吻合。在此基礎上,Cai等對斑塊AHA分型進行改良,嘗試基于MRI圖像特征對斑塊分類,得出下表:
有斑塊的人很多,許多人一生平安,有的人突發卒中倒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斑塊是穩定的還是易損的。
磁共振易損斑塊診斷檢查(MR-VPD),依據多對比度磁共振數據,定性定量分析斑塊成分,基于斑塊AHA分型的結論,直接評估斑塊性質(穩定還是易損)。
MR-VPD檢查目前已在全國大多數醫院、體檢機構、第三方影像中心開展,所以,你是什么斑塊?聯系就近體檢機構或者醫院,做MR-VPD檢查看看!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