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13:46:36 by admin 56
編者按:MRI-PlaqueView是市場上唯一一款經美國FDA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準的臨床用血管斑塊分析系統。該系統可基于常規臨床MRI圖像定性及定量分析血管斑塊成分,鑒別斑塊類型,評估卒中風險。其核心算法的準確性、可重復性以及有效性已經在臨床和學術界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是國際上這個領域內廣泛采用標準化工具。目前已經被用于數十項醫學臨床研究項目并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詳情見MRI-PlaqueView支持文獻匯總),并且在近百家國內外醫院中已經安裝提供為患者臨床服務。
VPD的MRI-PlaqueView系統不僅有優越的血管形態學自動分析功能,而且擁有一項目前其他產品不具備的核心技術,即血管管壁內的斑塊成分自動識別。這項技術是集血管外科專家,病理學家,磁共振技術專家,圖像處理專家及軟件科學家多學科的諸多學者共同努力多年的學術成果。其基礎文獻發表于2006年(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55:659 – 668 ,2006,Automated In Vivo Segmentation of Carotid Plaque MRI with Morphology-Enhanced Probability Maps)。文中介紹了VPD產品MRI-PlaqueView的底層技術原理:基于最大后驗概率貝葉斯理論,將軸向、多對比度加權圖像劃分為壞死核心、鈣化、疏松基質和纖維組織。該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在模型中加入了形態學信息,例如局部壁厚和到管腔的距離,來限制噪聲和偽影的影響。并有助于后續出血斑塊的自動檢測。
研究中的主要數據包括對受試者術前掃描的142 組多對比磁共振圖像,以及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后獲取的組織病理切片。通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割斑塊成分,與病理學切片對比,相關性指數 (R2) 分別為 0.78、0.83、0.41 和 0.82。相比之下均高于手動識別的斑塊成分與病理學切片的相關性指數( 0.71、0.76、0.33 和 0.78 )。此項技術目前已經獲得美國專利批準(US8131336B2)。
這些結果表明,在進行大量磁共振病例的斑塊分析處理中,利用VPD的產品MRI-PlaqueView進行的血管斑塊成分的自動識別及分割的正確性及可靠性,并且在量化斑塊成分方面相較于人工識別甚至更優。相比近年來出現的AI等其他方法,VPD的斑塊分析由于是基于病理切片(金標準),因此具備機理明確且嚴謹的優勢,每一個參數均具有明確的病理學意義及物理學定義,這也是PlaqueVIew之所以被國際醫學界廣泛認可的核心原因之一。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55:659 – 668 ,2006,Automated In Vivo Segmentation of Carotid Plaque MRI with Morphology-Enhanced Probability Maps文獻翻譯如下:)
相關性:指兩個變量的關聯程度。一般地,從散點圖上可以觀察到兩個變量有以下三種關系之一:兩變量正相關、負相關、不相關。例如:如果一個變量隨著某個變量的升高而增加,那么這兩個變量正相關。
相關性系數: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程度的量,一般用字母 r 表示,取值范圍為[-1,1],越接近1,說明存在線性關系,相關程度越高。
相關性指數:即R2,取值范圍為[0,1],越接近1,說明實際觀測點離樣本線越近,擬合優度越高。
由表1可以看出,MEPPS算法的分類結果與組織學分類的相關性指數最高,與4 種組織類型(壞死核心、鈣化、疏松基質、纖維組織)的相關性指數分別為 0.78、0.83、0.41 和 0.82。
表2(Table 2)比較了MEPPS和人工分割斑塊成分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看出,MEPPS方法明顯優于人工手動識別。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