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久综合久久综合国产_7777偷窥盗摄视频_久久国产九九_国产网站免费看 - 人人艹人人爱

哪些指南提到要注意斑塊性質了?


指南也是知識經驗的總結,臨床具體情況多特殊復雜,因此對指南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僅供參考,不要盲從。


◆ ◆ ◆  ◆ 




1.《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導規范》里明確指出,要對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進行常規篩查,確定是否有斑塊,如果有斑塊,應確定斑塊性質如何等。

圖片


2.2017年5月,中國血管外科雜志發布了《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指南中提到:頸動脈狹窄<70%,但如果斑塊處于不穩定狀態,,也可以安排手術(CEA)。本指南關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手術指征,已從“關注狹窄程度”,延伸到“關注斑塊性質”。

圖片


3.2018年9月最近更新,發表《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診治指南 2018》,其中在2018年最近更新的版本里,血管病變檢查,首次提到高分辨核磁管壁檢查(HR-MRI),指南中寫道“HRMRI血管壁成像,一定程度上可顯示大腦中動脈、頸動脈等動脈管壁特征,可為卒中病因分型和明確卒中發病機制提供信息”!

圖片

圖片


4.《中國頸動脈狹窄介入診療指導規范》指出:斑塊的形態學和易損性可由多種方法進行評估,高分辨MRI頸動脈管壁成像可提供更多的斑塊細節,脂質成分和纖維帽可準確顯示。造影劑增強的高分辨MRI可分辨斑塊的炎癥成分、微血栓和新生血管。

圖片


5.2019年5月,中國腦卒中大會發布《中國腦血管病影像指導規范》,規范里特別提到了磁共振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的價值:探尋腦血管疾病病因鑒別狹窄病因,評估斑塊易損性,隨訪斑塊進展以及藥物治療效果)。(附解讀鏈接如下)

2019《中國腦血管病影像指導規范》:強烈推薦管壁成像





———— / END / ————

640.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